一、“龙兴之地”的开垦
17世纪后半期,清政府为了保护满族兴起的“龙兴之地”,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先后修建了绵延1300多公里的柳条边墙,严控关内人民向东北地区移民。柳条边墙为挖沟垒土而成,垒起的土墙高、宽约三尺,墙外有沟,沟内多引水,墙上植三排柳树,树间用柳条横连。柳条边依其建造年代有“老边”和“新边”之分。顺治年间修筑的“老边”,北起威远堡边门,一条向东南随山而行,修筑到鸭绿江边,另一条往西直向山海关。康熙年间修筑的“新边”又将边墙从威远堡边门向北延伸至松花江边。“新边”共有四座边门,其中从第三座边门伊通边门(位于伊通河西岸,今新立城水库库区内)起,直到第二松花江西岸止,都处于现在的长春境内。
图1 柳条边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春》)
柳条边内是千里沃野,由蒙古王公直接管理,不需向政府上交任何徭役、税赋。柳条边外却是另一番景象,伴随着清朝江河日下,中原地区的天灾人祸和日益拥挤的耕地使得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由于清政府的封禁政策时紧时弛、时兴时废,并没有真正起到封禁的目的,加之蒙古王公为增加自己的财富私自招垦蒙地,极大地刺激了关内的流民涌向关外。到清嘉庆四年(1799年),分布在伊通河、饮马河、石河两岸的流民已达2330户之多,形成200多个自然屯,开垦荒地26万余亩。长春一带南北各形成了一个大村落,南为长春堡(今属朝阳区永春镇),北为宽城子(今南关区南部)。
图2 闯关东场景复原图
(图片来源:公众号“长春号 城市文化传播平台”)
二、长春厅的设治
眼见木已成舟、难以驱逐。清政府于嘉庆五年五月十七日(1800年7月8日),在郭尔罗斯前旗境内“借地设治”,设立了蒙地第一个地方行政机构——长春厅,铸给“吉林长春理事通判之关防”。长春厅只管理“民人”事务,地租由蒙旗自行收取,长春厅署协助。长春厅的设立标志着长春城市正式诞生,也标志着汉族人开垦蒙地的合法化,对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由游牧业逐渐向种植业方面转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设治后,清政府在“长春堡”东,隔伊通河十里的地方修建了长春厅衙署和巡检衙门,周围筑起土围墙,名曰“新立城”。衙署和巡检衙门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房舍建造较为简陋。后因长春厅治所地方偏南,管理民人困难,更由于辖区增大,以及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北迁至“宽城子”。
图3 1825年长春厅舆图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春》)
图4 20世纪初期的长春衙署建筑
(图片来源:公众号“长春号 城市文化传播平台”)
三、宽城子的发展与建设
宽城子,又称“宽庄”“宽街”。从清乾隆末年开始,这里就逐渐形成聚落,里面有宅地、手工作坊、店铺和传统寺庙,但还没有形成城市的雏形,长春厅治所迁来后这里才逐渐发生了变化。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为抵御匪患,长春厅通判博霖组织商民集资捐助修建简易木板城墙(两侧木板,中间填土),墙高1.2丈,周长20华里,有的墙体还是利用商铺和宅院的院墙。最初设有六座城门,包括崇德门(东门)、全安门(南门)、聚宝门(西门)、永兴门(北门)、永安门(西南)、乾佑门(西北)。城北墙外挖壕沟,深宽各1丈,作为护城河;东南利用伊通河作天然屏障;西南利用黄瓜沟、西河沟作护城河。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长春撤厅升府。1897年后,逐渐把当年应急修筑的木板城墙改建成更坚固的夯土墙和砖墙,墙高2.5丈、宽2丈,城门数量增加到12个,并改用砖瓦建造。至此,宽城子老城才初具中国传统城市面貌。
宽城子老城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中国传统的营造原则,而是一个自由生长的过程。它择水而居,依托伊通河西岸的高地不断生长、扩大。它的街道空间呈鱼骨状,城内的南北大街是鱼的“脊骨”,而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等东西向道路,则像鱼的“肋骨”一样支撑起城市的路网。到1932年初,老城面积约5.82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是长春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图5 宽城子老城城门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春》)
图6 长春城厢区域全图
(图片来源:《长春历史地图集》)
长春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交通与货运主要靠陆路和水路运输。1860年后,营口开港,对长春商业的发展及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当年,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马车穿梭在宽城子的街路上,垦区出产的农产品,来自东部山区的木材、山货,本地加工的农具、车具、马具、豆油、豆饼、烧酒,哲里木盟各旗出产的马牛羊,以及来自关内的布匹杂货都在这里集散。最繁荣的还是粮豆贸易,黑龙江、吉林两地的粮豆和土产,大部分都要从宽城子陆运到辽河干流上的码头,再经营口远销海外,这样的粮豆贸易在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并使得宽城子名扬海外。而关内各地的产品和西方国家的煤油、布料等洋货也从营口运到南北通衢的长春地区,使得本地的商业更加繁荣,逐渐形成了不少繁华的商业街道和专门的市场。
图7 宽城子贸易集散繁荣
(图片来源:公众号“长春号 城市文化传播平台”)
从流民跨越柳条边墙垦荒集聚,到长春厅的设立,再到宽城子老城的建设,长春城市发展的历史帷幕由此展开,历经200年岁月洗礼,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成长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