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81872031
规划讲堂
网站首页 >> 规划讲堂 >> 长春史画 >> 历史文化名城 >> 遇见名城 | 长春电影制片厂
遇见名城 | 长春电影制片厂
上传时间:2024-06-13 来源:市编研中心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这里诞生的《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用光影故事为长春这座城市刻上了电影文化的厚重内涵和“电影之城”的文化标签。


“满映”摄影棚及办公楼落成照片

(来源:《〈满洲建筑杂志〉汇编》)


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位于红旗街1118号,最初为“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1937年8月,“满映”宣布成立,并于同年11月开始建设摄影棚及办公楼。建筑仿照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的建筑形式及布局进行设计,由日本清水组施工承建。1939年10月项目竣工,建筑面积达20,294平方米,包括1座办公楼、6座摄影棚、1座录音室、1座洗印间及大道具厂等附属建筑。“满映”号称当时远东最大的电影制片厂。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满映”随之解体。中共长春市委派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员进行护厂斗争,并在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由于战争局势的恶化,电影公司人员和器材很快被迁往龙江省兴山市(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并重新建厂,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1955年改名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历史照片

(来源:《历史文化名城——长春》)


199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整体改制为长影有限责任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长影集团公司。


2013年3月,“长春电影制片厂早期建筑”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2022年2月长春电影制片厂街区获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护范围西北至红旗街,西南至湖西路,东南至第七摄影棚外围墙,东北至第一、二、三摄影棚外围墙,另外包括长影世纪村东北角的小白楼院内,总用地面积约6.37公顷。街区内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电影院、长影音乐厅向市民游客开放,已成为长春市重要的文化地标。


长影旧址博物馆及门前由群众自发建立的毛主席雕塑


长影旧址博物馆  2011年,长影集团对完整保留的原“满映”建筑进行修缮,启动长影旧址博物馆建设工作。2014年8月,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电影道具、手稿、影像等,还原电影创作场景,科普电影制作工艺,展示一代代长影人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电影的成长故事。2016年,长影旧址博物馆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影电影院


长影电影院  2014年4月,作为长影旧址修缮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满映”时期建设的4、5、6号摄影棚及用于审片的“第12放映室”修缮后作为电影院首次向公众开放。


长影音乐厅


长影音乐厅  2014年7月,长影音乐厅开放,成为全国首家电影主题音乐厅。长影音乐厅所在建筑原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第七摄影棚,始建于1964年,面积1200多平方米,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摄影棚。


“小白楼”


“小白楼”  长影世纪村东北角的白色建筑,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小白楼”,曾是“满映”高级职员和演员举办文艺沙龙的活动场所。1945年日伪政府垮台后,中共地下党指挥护厂的中心就设置在这里。1948年后,先后作为招待所和《电影文学》《电影世界》两刊的办公地。


长春电影制片厂历史文化街区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战火中诞生,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红色基因始终未变,是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长春电影制片厂见证了中国电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为国内电影工业的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与空间布局特色,见证了时代精神变迁和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历程,是国家级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旅游基地。


城市设计研究部_刘畅

电话:0431-8187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