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81872031
党群风采
网站首页 >> 党群风采 >> 文化活动 >> 文友风采 | 赵薪
文友风采 | 赵薪
上传时间:2024-03-21 来源:市编研中心

   文学爱好者

       赵  薪

   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幸福都市》编辑部主笔


 本名赵新,因时刻想着多赚薪资,遂用笔名赵薪,虽显皮厚,仍痴心不改。做过记者,喜欢写字,写得不好,供人一乐。        


      穿越时空的伊通河

      2024年3月19日《中国自然资源报》第1500期

       

人类傍水而居,生命由此繁盛,进而诞生城市。孕育出长春这座城市的水,来自伊通河。

  伊通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伊通县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流经伊通县、长春市、德惠市,最后在农安县靠山乡汇入饮马河,全长342.5公里,流域面积8440平方公里。

  史书关于伊通河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史,谓之“益褪河”,明统志称“一秃河”“一统河”,满洲源流考称“依屯河”,清一统志称“伊敦河”,清以后始称“伊通河”。无论“伊通”“一秃”,还是其他诸名,皆音出满语,汉译为“洪大”“汹涌”,另译为“山雉”。从名字可大致勾勒出伊通河从前的模样:在两岸山雉飞舞的丛山密林中,一条水势雄浑的大河奔涌向前……

  今天的伊通河温婉、端庄,不论是多姿多彩的沿河公园,还是上下摇曳的生态浮岛,无不让人流连。然而就在20多年前,伊通河还不是现在的样子。大河泱泱,淇水汤汤,伊通河千回百转流淌至今,它的每一张面孔都蕴藏着长春文明发展的草蛇灰线。

  孕育

  伊通河大约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晚期,而吉林地区发现的最早人类榆树人也于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伊通河水相继哺育了左家山人、东硷草人、吉兴屯人、东盛堂人等诸多人类族群。经过数千年繁衍,这些古人类逐渐形成主宰东北大地的四大族系:肃慎、秽貊、东胡及汉族族系。

  早在明清时期,伊通河就已成为一条重要的运粮水道。顺治年间,伊通河渡口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一批批马队将从辽河运来的粮食驮运到此装船,沿河而下,进入松花江,运到吉林船厂或宁古塔。那时,每年春日,冰消雪化,开江开河之日,伊通河口人流车马,络绎不绝。此后,伊通河经过充分开发,在伊通、长春、农安城镇各有码头,且可行7米长船,伊通河上有短程航运船家百余家。在历时200多年的航运时代里,伊通河展现了它最为丰腴迷人的一面。

  繁盛与衰落

  200多年前,伊通河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聚落——长春堡。1800年7月8日,为管理地方,嘉庆帝设长春厅(今新立城镇附近),长春城从此有了自己的生日。此后,从厅到府,从府到县,从县到市,伊通河诞下的“孩子”日益茁壮。

  1825年,长春厅顺伊通河而下,将治所移至宽城子(今长春市)。据《满洲地志》记载,1868年“伊通河中游河幅三丁(宽327米),水深一丈,沿河两岸林密如篦、水清见底、游鱼如梭”。据民国初县署文件载:“伊通河两岸从亮衣门到嗽叭营子,长200里,宽里许,每年夏季,水清柳绿,鸟语花香,景致宜人。”1882年,伊通河渡口设州城,渡口附近的“箭亭子”是闻名遐迩的商贾云集之地,亦是满人习武、比箭的场所,繁盛一时。

  长春厅设置后,伊通河畔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伊通河养活了这么多儿女,而这么多儿女也差点儿吸干了伊通河的养分。随着伊通河上游两岸农田的开垦,沼泽水源被破坏,伊通河的水量越来越少。再加上那时的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几十年间,严重污染让伊通河变成了黑水、臭水。千年母亲河,被儿女避之不及。

  新生

  转机发生在1985年末,伊通河治理工程启动,历时30多年对母亲河的救赎行动由此拉开序幕。

  1989年,经过4年整治,伊通河治理初见成效,长春再无大的水患。

  1992年,伊通河城区中段两岸改造工程开工。

  1997年,伊通河城区上段治理工程开工。

  2005年,长春市将伊通河生态建设工程确定为“城市建设一号工程”。“生态”两个字,第一次写进了伊通河治河史。

  2010年,伊通河“生命线、生态轴、景观带”开始建设。

  2015年,新一轮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全面展开。第二年,长春掀起“百日会战”,全面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治理黑臭水体。

  2017年10月,伊通河上游南溪湿地公园对外开放,一个月后,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

  时至今日,伊通河终于再次焕发光彩。绵延百里、纵贯城市南北的城区河段,被5座河心岛及10个主题各异的河堤公园装扮成一幅生态游廊般的美丽长卷。河水温柔恬静,堤上景致宜人,有细柳拂面、鸟语莺啼。漫步于此,既能感受到长春工业文明的厚重,也能体会到帆影渔歌的轻盈,伊通河已然成为一张长春的生态名片。

  祖祖辈辈傍着伊通河长大的学者施立学老先生曾这样满怀深情地追忆:“当我跳出悬挂于伊通河畔那株千年老柳上的悠车子……伊通河以及河畔茂密的大森林,就成了我童年的伊甸园……你可以在河边的老柳树窟窿里尽情地捕鱼捉虾,那里有捕捞不败的鲶鱼、鲫鱼、大蛤蜊、蝼蛄……秋天,河水清浅,用大号网截鱼,用渔叉叉鱼,用鱼罩罩鱼……即便到了瑞雪飘飞的冬天……冰上凿个洞,搅罗网一晃,鲜亮亮的鱼就冲出蒸腾的热气……”

  唯愿历经重生的伊通河能重返林密如篦、水清见底、游鱼如梭的靓丽容颜,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奔向更远的远方。

更多文化活动
刷新
电话:0431-8187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