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绘制出煤电低碳化改造的“路线图”。
《行动方案》的出台展示着我国推动能源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的决心。该方案的实施,可以逐步减少煤电行业的碳排放,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行动方案》还在促进技术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转型经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行动方案》将转化应用一批煤电低碳发电技术,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煤电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降低煤电行业的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实施《行动方案》,我国可以更好地履行国际减排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行动方案》还将有助于推进形成一套完整的煤电低碳化改造体系,为其他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示范。
《行动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27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工作目标。2027年要求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接近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
《行动方案》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现状、技术研发水平,科学设置分阶段降碳目标。到2025年和2027年,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度电碳排放分别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和50%左右,在实践中拓宽煤电低碳发电技术路线、降低建造和运行成本,为规模化推进煤电低碳转型积累经验。
《行动方案》实施后,一些城市迎来发展新机遇,将有助于提升这些城市的能源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实现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3种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技术路线。生物质掺烧是指充分利用农林废弃物、沙生植物、能源植物等生物质资源,实施煤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
《行动方案》提出,采用化学法、吸附法、膜法等技术,分离捕集燃煤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推广应用二氧化碳高效驱油等地质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化工利用技术;因地制宜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并要求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具有长期稳定地质封存条件或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场景。
《行动方案》提出,加强煤电掺烧生物质、低成本绿氨制备、高比例掺烧农作物秸秆等技术攻关,加快煤电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降耗、吸收剂减损、大型塔内件传质性能提升、捕集—发电系统协同、控制流程优化等技术研发,补齐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咸水层封存、产业集成耦合等技术短板。
《行动方案》明确,发挥政府投资放大带动效应,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予以支持。相关项目择优纳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加大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