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规律,提出了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领域科技进步和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拓展深地、深海、极地、地球系统科学等认知领域的自然资源基础研究任务方向、科学数据和样品共享管理等具体举措。
落实党中央部署 强化自然资源领域源头创新
自然资源领域是科技密集型领域,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层次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与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若干举措》的出台,是在自然资源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系统梳理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基础研究任务,提出基础性工作、人才平台建设发展目标,将自然资源工作全面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版图,是自然资源部面向新时代,以科技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 目标导向系统布局
《若干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国家资源环境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遵循“需求牵引、强化原创、以人为本、稳定支持”的原则,加强自然资源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优化发展环境,变革建立基础研究与主责主业紧密融合的研究模式和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强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未来五年,要初步形成自然资源基础理论体系,突破一批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自然资源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问题,塑造一批基础研究高地,使基础研究支撑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在深地、深海与极地、卫星遥感和智能测绘等重要前沿科学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形成一批原创成果,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可控,自然资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
着眼基础研究实际 部署三大板块工作
《若干举措》从重点领域、基础工作、人才建设、平台引领等方面提出了11条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一是统筹布局三方面任务。重点支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海洋与极地资源环境,新一代智能测绘,国土空间人地关系演变与空间规划治理等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面向地球深部、深海极地、全域空间时空基准与三维建模等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以及自然资源关键核心关键装备与软件和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同时,突出了基础研究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研发方面的要求。
二是强化基础性工作、人才队伍、平台建设等支撑保障。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从观测站网建设和科学数据共享共用两方面,为提升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和全域智慧管控的能力,以及研编面向战略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系列基础图件、图集、志书等,提炼总结源头性的原理和规律成果提供条件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培养造就战略领军人才,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潜心研究的评价机制相关政策措施。发挥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包括发挥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主体作用等。围绕应用场景和重点研究方向,组织实验室、创新中心、野外站建立科学与技术融合、数据与研究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联盟,形成强大的整体研究合力。完善多元支持机制,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多元化投入渠道,为基础研究提供稳定支持。
三是优化基础研究工作组织方式。变革多要素优化配置的科研组织方式,建立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的选题机制,构建网络化科研组织模式,发展数据与知识驱动的科研范式等,体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的要求。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围绕全球共同关心的重大科技问题,牵头组织并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融入全球科技网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度。